扎克布朗:从“排外”到扎根,F1的美国逆袭路!F1曾为何难入美国“法眼”?
曾经,一级方程式赛车(F1)在美国市场如同一位找不到锚点的漂泊者。迈凯伦车队首席执行官扎克布朗近日在播客中直言不讳地剖析了这段历史:“过去的F1在北美步履维艰,未能真正扎下根来。”
为何这项风靡全球的顶级赛事,在美国却长期水土不服?布朗点出了症结所在。
首要难题,竟是无处为家。F1在北美大陆的足迹堪称一场漫长的“流浪”。布朗历数往事:“回溯上世纪70年代,赛事辗转于长滩、沃特金斯格伦、达拉斯、拉维斯加斯乃至菲尼克斯。”这种漂泊不定的状态,本身就传递着不稳定的信号。短暂的沉寂后,F1虽在印地安纳波利斯找到了临时港湾,却不幸遭遇了臭名昭著的“轮胎门”争议。赛事信誉,再遭重创。
然而,地理位置的漂泊不定,仅仅是冰山之巅。“更棘手的是赛事骨子里的‘精英主义’,”布朗一针见血,“换个更直白的词,就是排外且不够包容。” 高高在上的围场文化,无形中筑起了一道隔绝普通车迷的高墙。当美国资本巨头自由媒体(Liberty Media)入主F1时,他们敏锐地察觉了这种脱节:“这项运动规模庞大,光芒四射,却未能像NBA、NFL、MLB乃至英超那样,真正点燃美国观众内心的狂热火焰。” 问题出在哪里?
症结在于互动!布朗犀利地指出:“我们早已身处一个大众深度参与的时代,而非仅仅满足于远距离‘瞻仰’的时代。” 固守传统、缺乏与车迷有效互动的F1,其单向输出的观赏模式,自然难以满足北美观众对于娱乐性和参与感的旺盛需求。赛事与观众之间,仿佛隔着一层单向玻璃——看得见,却摸不着,更无法融入。
转机始于深刻的自我革新。自由媒体的掌舵,为F1注入全新的运营哲学。布朗欣喜地看到变化:“如今,F1在美国稳稳地拥有了三站赛事。” 更为关键的是,赛事管理者终于领悟:现代竞技体育的灵魂,远不止于赛道上的引擎轰鸣。“它必须包裹在丰富多元的娱乐体验之中,让每一位亲临现场或屏幕前的观众,都能沉浸其中,乐在其中。”
从昔日的漂泊无定与围场政治的疏离感,到如今稳固的赛事布局与拥抱大众的娱乐化转型,F1在美国的旅程堪称一场教科书级的“维修区策略”调整。布朗对此深感欣慰:“F1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而车迷们用热情和参与度投下的信任票,无疑是最有力的佐证。美国市场的大门,正为焕然一新的F1隆隆敞开。
http://minhaas.com/chanpinzhanshi/359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