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1.8万亿铜矿转让加拿大,油田售美,瓜达尔港经营权成关键
一个国家脚底下埋着价值上万亿的“金疙瘩”,却愣是眼巴巴看着外国公司把这宝贝端走,自己连口汤都喝不上!这事儿就发生在巴基斯坦,雷科迪克铜金矿、油田资源,还有那至关重要的瓜达尔港,个个都是国家命脉,可咋就成了“别人家的菜”?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先说那雷科迪克铜金矿,简直是块天大的“肥肉”。这地方的铜和金,储量惊人,够全球用上好多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外国公司就盯上了这块宝地。先是澳大利亚的一家公司试水,没搞出名堂,后来北美一家叫巴里克黄金的大公司接盘。到了2019年,巴基斯坦政府和对方和解,给了人家一半股份,还把经营权双手奉上。
可这买卖咋看咋不对劲!资源直接以原矿形式装船运走,巴基斯坦连个加工厂的影都没捞着。国际矿业专家张教授(化名)直言:“这种模式就是典型的资源贱卖,短期换点钱,长期吃大亏,定价权全在别人手里。”这不,咱老百姓辛辛苦苦种的菜,最后全让外人摘了果子。
再聊聊油田的事儿,巴基斯坦最近把油田运营权直接给了美国公司。表面上叫“招商引资”,实际上就是把家底拱手让人。国内的企业和工人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生怕饭碗不保。更离谱的是,2020年本来和沙特谈好了一笔合作,打算一起开发油田,投资都快敲定了,结果政策一变,黄了!沙特撤了,美国公司立马补位,这操作看得人直摇头。
说白了,这就像自家地里的油菜花,刚要开花结果,就被外人连根拔走,咱只能干瞪眼。老百姓心里那叫一个堵,可又能咋办?没钱没技术,腰杆子硬不起来啊!
最让人揪心的,还得数瓜达尔港。这地方是中巴经济走廊的“大门”,地理位置那叫一个要命,扼守印度洋咽喉。可周边油田都让美国公司接手了,谁敢保证港口不会被“顺手牵羊”?2021年5月,港口附近还发生了恐怖袭击,中国工人受伤,安全问题成了大隐患。
看看别国的教训,斯里兰卡一个小港口,就因为还不起债,直接租给人家99年,巴基斯坦可别重蹈覆辙啊!这港口要是丢了,那可不是丢个地儿,而是丢了国家的命根子。
再说回雷科迪克矿区周边,老百姓的日子可不好过。2020年初,当地居民成百上千人聚在矿区外头抗议,啥原因?外资公司开矿,环境被搞得一团糟,河水都变了色,承诺的就业机会和基建也没影儿。村民老李(化名)气得直跺脚:“我们祖祖辈辈住这儿,矿是挖了,钱没见着,家门口反倒没法住了!”这场景,谁看了不心酸?
资源这东西,表面是财富,背后却是大棋局。巴基斯坦这种发展中国家,常常在资源博弈中吃哑巴亏。看看智利,铜矿开发早年也靠外资,后来政府加税、收紧政策,才慢慢拿回点主动权。再瞧几内亚,逼着外资建加工厂,带动本地产业,路子走得挺聪明。
根据国际能源署2022年的报告,全球铜、锂等金属需求因新能源热潮暴涨,可定价权大多被发达国家捏得死死的。发展中国家有资源,却没话语权,这不就是“端着金饭碗讨饭吃”吗?巴基斯坦的困境,其实是很多国家的缩影。
最后说说我的看法,咱得中立点,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全盘否定。巴基斯坦的情况,确实是经济和技术跟不上,急需外资“输血”,可也不能啥都卖光啊!要我说,学学几内亚,资源开发得和本地产业绑一块儿,港口也得用法律和实业护住,别光靠盟友撑腰。说句大白话,自己的饭碗还得自己端,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踏实。
这事儿,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巴基斯坦的“金矿”能不能变成自家的“金饭碗”,全看他们有没有硬气守住底线!根据2023年全球资源交易数据,类似资源外流案例仍在攀升,咱只能盼着巴基斯坦别再当“冤大头”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http://minhaas.com/chanpinzhanshi/277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