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对孙中山的纪念活动
在延安时期,中共中央虽身处战火纷飞之中,各项工作亦繁忙紧张,然而,党和人民始终以各种形式,深切缅怀那位杰出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
隆重的纪念大会
在延安那段岁月,党和政府先后举办了数场盛大的纪念活动,以隆重的仪式缅怀孙中山先生。在这些纪念大会上,党政的领导人物纷纷出席并发表讲话。参与纪念的人数众多,少则数百,多则数千,场面蔚为壮观。这一幕幕,充分展现了党和延安人民对孙中山先生的深切缅怀之情,同时也昭示了继承和发扬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坚定决心。
1938年3月12日,延安隆重举行了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3周年暨抗日阵亡将士的追悼大会。此次盛会选址于清凉山脚下的开阔露天场地,吸引了机关、学校、部队等各界数千名代表参与。会场四周的树木上,飘扬着众多标语,标语内容激昂振奋,如“缅怀中国革命的开创者孙中山先生!”、“坚定践行革命的三民主义!”等。整个会场的氛围庄重而庄严肃穆。
1938年3月12日,延安隆重举办了首次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暨哀悼抗日阵亡将士的大会。
毛泽东莅临大会并发表讲话。他指出,孙中山的卓越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他的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策略以及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在孙中山的一生历程中,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对三民主义既不断深化又从未放弃;在统一战线方面,他不仅坚守阵地,更将其发展壮大;尽管历经无数坎坷与挫折,他总是不屈不挠,屡败屡战。这三项精神是他留给中国人民最核心、最根本、最伟大的遗产,我们理应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他还表示,我们深切缅怀抗日阵亡的英勇将士,并将永远铭记他们的英勇事迹。为了抵御侵略、捍卫民族尊严和人类正义,我们选择的道路唯有战争与牺牲。
“风雨终将散去,阳光终将普照,让我们将引领后辈的火焰燃烧得更旺,直至曙光到来!”
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于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之际,及对抗日阵亡烈士的追悼大会之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1939年3月12日晚,延安地区欢聚一堂,隆重纪念马克思与孙中山先生逝世十四周年。此次盛会于陕北公学礼堂举行,吸引了约1500名各界人士出席。毛泽东同志莅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孙中山先生在遗嘱中曾强调,其致力于革命事业长达四十载,总结出两条宝贵经验:(一)唤起民众;(二)联合世界上一切愿意平等相待的民族。孙中山先生深刻认识到民众力量之重要,认为没有民众的支持,无法击败帝国主义。如今,马克思主义与三民主义在唤起民众、联合世界各民族平等合作方面,基本理念相通。国共两党应当秉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紧密团结,长期合作。与会者还包括李富春、高自立、莫文骅、罗瑞卿等各方负责人。鲁艺音乐系以及刚抵延安的军委政治部演剧队第三队,倾情演绎了精彩歌曲。此次将马克思与孙中山先生一同纪念,充分体现了延安对孙中山先生的高度赞誉。
我国当前所应追求的宪政,正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革命三民主义,亦即新三民主义。至于团结问题,周恩来同志强调,国共两党必须携手合作,方能共同实现驱逐日寇的伟大目标。翌日,即4月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各师、各区党委发布通知,明确提出,3月12日在延安举行的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大会及周恩来同志的演讲,应成为本时期我党在国内问题宣传中的指导方针。
此外,1939年、1942年、1943年、1944年的“双十节”,延安都举行大会,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前三年的纪念大会,都由朱德代表党中央出席并讲话,表示要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广泛发动群众,把抗日战争进行到底!1944年10月10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出席陕甘宁边区政府举行的庆祝“双十节”招待会。应邀出席的有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外国记者及延安各界代表近百人。大家重温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三民主义及总理遗嘱,呼吁军民团结,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著文纪念
在延安那段岁月里,报刊频繁刊载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文章。这些文章主要围绕两大主题展开:一方面,深入阐释孙中山先生以三民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思想及其深远意义;另一方面,着重强调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确保抗战直至胜利,并致力于边区的建设与发展。这些纪念性文章,既有综合论述,也有专题论述。
拥有军队即拥有权力,战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军事问题上,孙中山堪称我们的导师,我们应该向他学习。毛泽东还指出: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始于孙中山。他说,总理遗嘱中提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要实现成功,必须“唤起民众”,这是根本之道。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一文中,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孙中山1924年所倡导的三民主义革命在本质上基本一致。新的三民主义,即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脱离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便不再是真正的革命三民主义。这为新旧三民主义以及真假三民主义划清了界限。此外,在《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和《论联合政府》(1945年)等文章中,毛泽东多次论述孙中山的重要思想,并结合现实进行了深刻阐述。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众多文章中赞颂并阐述孙中山思想及其遗训,这是对孙中山最深刻、最重要的纪念。作为党和人民的领袖,毛泽东对孙中山的评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引领延安人民践行革命的三民主义,努力将边区建设成为“民主的抗日根据地,是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的地方”(毛泽东为《陕甘宁边区实录》一书的题词)。
1938年10月15日,张闻天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发表报告,就党的宣传方针阐述道:我们应真心实意地支持并宣扬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深入研究三民主义,挖掘其积极元素,促进其在抗战与建国事业中的深化发展。我们必须运用三民主义这一有力武器,对抗那些反民族、反民主、反民生的错误思想进行坚决斗争,击破对三民主义的歪曲理解。同时,我们应在实践中证明,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三民主义的朋友,更是助力其实现的坚强后盾。
【转换失败】: 1939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在延安《新中华报》发表《关于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8000余言的长篇论文。文章指出: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孙中山的坚定拥护者。我们明确宣示是共产主义的信徒,马克思主义的信徒,这是毫不含糊的。但同时,我们又拥护三民主义,两者是不矛盾的。有人想把孙中山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变成反对共产主义的反动理论,或把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混同起来,甚至要证明只有三民主义适合中国,妄图以三民主义来融化和消灭共产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些都是非科学的、反革命的。中国共产主义者,承认三民主义为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民族解放与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文章还指出:孙中山是同情共产主义和马列主义的,虽然他自己并不是共产主义者和马列主义者。孙中山说,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马克思是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的大成”,列宁是圣人;孙中山是赞成国共合作的,他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了国民党,赞成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孙中山也是同情社会主义的。总之,我们所坚持和拥护的是革命的三民主义,所反对的是一些人企图修正三民主义,用以反对共产党,反对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该文首次提出“孙中山主义”这个概念,但后来没有广泛流行开来(只在1943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发布的“通知”中用过一次,见后)。这里应该指出,《新中华报》是一张四开张的小型党中央机关报,能够安排较多版面发表这篇长文,可见党对这篇论述孙中山思想文章的高度重视。 【失败原因】:(系统检测到该文本可能包含不安全或敏感内容,请您检查文本并避免提交此类内容,感谢您的配合。)
1943年7月12日,《解放日报》刊发了毛泽东撰写的社论《向国民党提出质询》。
我们向国民党内坚守孙中山理念的忠实信徒、真正的民族主义者发出呼吁,要求他们与人民站在一起,共同为民族大业贡献力量。同时,我们要对背离孙中山理念的言行进行坚决的斗争。
1941年夏季,延安设立中央研究院,汇聚了一批理论专家,致力于理论研究的深入。研究院内特别设立了中国文化思想研究室,由艾思奇先生担任主任,负责对中国近代人物及其思想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其中亦包括孙中山先生。为了进一步推动对孙中山思想的探讨,延安于1940年2月15日出版了大型理论刊物《中国文化》的创刊号,其中刊载了中央研究院研究员何思敬先生撰写的专论——《论孙中山思想的研究问题》。该文全面概述了孙中山的思想及其在延安的研究进展。何思敬先生还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孙中山思想的研究,提出了诸多宝贵的建议。
经过笔者的概略核算,在延安年代,报刊上共刊发了10篇纪念孙中山的专论,此外还有50余篇作品涉及对孙中山的纪念以及其思想的阐述。这些举措对于传播和承继孙中山的革命理念,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党文件纪念
在延安岁月,我党精心制定并公开发布了一系列宣言、决定、指示及通知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众多篇章对孙中山先生的思想进行了引用、解读或进一步发挥。这对于揭露敌人对孙中山先生的背叛与曲解,以及维护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念,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共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本质上与三民主义相契合。中共愿意与国民党携手,在统一战线和抗日第一的原则下,共同实践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这份《宣言》是我们发现延安时期第一个党的重要文件,其中不仅涉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更明确表明了党为之奋斗到底的决心。此后,1942年、1943年的中共中央纪念抗战五周年、六周年宣言,均强调依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抗战建国纲领,构建战后中国社会的新秩序。当前,要改善内政、改良政治,激发人民更加积极地投身抗战,为抗战事业贡献力量。要实现这些目标,唯一可行的方针就是切实执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延安时期,党中央发出的许多决定中,都含有纪念孙中山的内容。1939年8月25日作出的《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马列主义的教育,使党员认识马列主义与三民主义的正确关系,纠正各种“左”倾或右倾的观点。在《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政策的决定》(1940年7月7日)中指出:国民党违反实行三民主义的诺言;我们向全国声明,过去、现在及将来,我们都执行“为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的诺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41年10月6日的《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它之所以值得特别注意,是因为这是党史上中央关于辛亥革命纪念作出的唯一一个“决定”。同时,它也是对于孙中山的纪念:
今年十月十日是辛亥革命的三十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应当举行热烈的庆祝与纪念。各地共产党员应向人民作广泛的解释,使每个中华民族的男女一致明白,十月十日这一天是我们伟大中华民国诞生的一天,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活中有着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天。”“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诚的继承者。对于辛亥革命的未竟事业,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对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三民主义,一定要使之彻底实现于全中国。对于孙中山先生和当时无数视死如归的英雄豪杰,以及三十年来一切为民族解放与民权自由而奋斗的爱国志士与爱国人民,我们谨致深切的敬意。”
“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辛亥革命,万岁长存!”
在党中央陆续发布的众多“指示”中,不乏对孙中山先生的纪念与赞颂。1937年4月5日,中央发布《关于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指示》,明确提出:在全国各级党组织、公开党员及党报上,应坚定支持“国民精神总动员”这一纲领,致力于三民主义的全面实现。9月25日,党中央就统一战线建立后的形势发布“指示”,强调:当前的核心任务是全面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以及与之相契合的中共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5月17日,《中央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在宣传鼓动工作中,应努力做到言行一致,秉持真正的三民主义,抵制曲解与忽视实际的伪三民主义,以纯正的三民主义立场,对抗那些秉持伪三民主义的顽固分子。1940年2月12日,《中央、军委关于在新地区发表布告或宣言传单内容的指示》中明确要求:内容必须涵盖:(一)践行总理遗嘱,唤起民众共同抗日。(二)践行民族主义。(三)践行民权主义。(四)践行民生主义。1941年5月7日,《中央宣传部关于展开对国民党宣传战的指示》要求:在反击国民党思想政治的逆流宣传时,应运用真正的三民主义和总理遗嘱,对抗其修正三民主义的企图;以三大政策,揭露其反动政策的本质。
党中央还在一些“公函”、“致电”和“告全党同志书”等文件中,表达对孙中山的纪念。1941年2月15日的《共产党七参政员致国民参政会公函》中,提出“实行三民主义,服从总理遗嘱”的建议。这7位参政员包括毛泽东、陈绍禹等。1939年1月25日的《中共中央为国共关系问题致蒋介石电》提出:共产党愿与国民党一起,为实现孙中山提出的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之三民主义新中华民国而奋斗。但不能把共产党合并于其他任何政党,那样是不符合三民主义和孙中山先生遗训的。在《中央为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告全党同志书》(1939年4月26日)中指出:共产党员必须在这一运动中,号召全国同胞坚决实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看一个人是否信仰三民主义,是否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主要看其行动,而不听其言辞。孙中山先生在世时,对于这种假三民主义的人,深恶痛绝。共产党人应成为真正实行三民主义的模范,巩固以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才能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1943年9月18日,中央宣传部发布了一则有关阶级教育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在思想领域,必须明确区分蒋介石主义与孙中山主义、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并坚定地秉持孙中山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为此,1944年2月,内部正式出版了《孙中山蒋介石选集》,收录了两位领袖在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便于民众对比分析其差异,进而坚定对孙中山革命三民主义的信仰与追求。
其他形式的纪念
在延安时期,对孙中山的纪念活动既坚实而持久,又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除了前述的纪念方式之外,还包括以下多种别具特色的纪念形式。
“中国之所以不会灭亡,正是因为有陕公!”该校的课程设置既涵盖了马列主义基础、革命常识、军事训练、俄语、速记等必备课程,又独树一帜地引入了《总理遗嘱》和《三民主义》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在国统区学校中实属罕见。这充分表明,延安对孙中山的纪念是深入而具体的,其精神已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中。
鲁迅艺术学院,坐落在延安,是一所人才汇聚、学科完备的高等艺术学府。其美术系所创作的美术作品之中,便涵盖了孙中山先生的画像。据鲁艺美术工场场长钟敬之向笔者透露,彼时人物画像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孙中山先生的画像更需经过学院政治处及中央宣传部的严格审查。此类画像主要用于延安的机关、学校及部队,亦或是在报刊上刊登,以缅怀这位中国革命的伟大先驱。延安《前线画报》1939年4月1日第9期所刊载的孙中山先生像,便是由鲁艺的美术工作者所绘制的。此外,鲁艺还主办了综合性文艺刊物《草叶》以及诗刊《路》,在这些出版物中,也发表了一些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散文与诗歌。
由丁玲担任团长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成立于1937年8月。在延安举行启程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特别邀请了中央宣传部部长凯丰为团员们讲解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凯丰深入阐述了孙中山先生的卓越成就与政治抱负,并强调在西北战地的工作中,应广泛向民众普及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积极宣传我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以此推动抗战事业的进展。
位于杨家岭的中央办公厅,为了便于中央领导同志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特在一楼东北角设立了“书报资料室”。该资料室于1939年更名为中山图书馆。到了1940年2月,馆长林伯渠主持馆务会议,决定增聘乔木、王林担任理事,并推举艾思奇、何思敬、周扬、王林、乔木五位同志担任常务理事。乔木同志担任馆主任。随后,延安市正式成立中山图书馆,中央办公厅的资料室这才得以恢复其原名。“中山图书馆”这一名称,显然蕴含着对孙中山先生的纪念之情。
毛泽东于1940年所著的《新民主主义论》。
1940年伊始,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隆重举行首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发表了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后更名为《新民主主义论》)的精彩长篇演讲。会堂内高悬孙中山先生的画像,代表们在发言中纷纷提及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大会宣言中尤为强调,必须保护孙中山先生的遗著,确保其免受战火侵袭。同时,亦要坚决抵制任何对孙中山三民主义进行曲解的恶劣行为。
黄埔军校,乃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立的一所军官教育机构,先生亲自担任总理,并确立了“精诚团结”的校训。该学府为北伐战争输送了众多军政英才,其中不乏日后成为我党高级军事指挥者的杰出人物。为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继承黄埔军校的辉煌传统,并推动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1941年10月4日,延安设立了黄埔同学会分会。成立大会汇聚了徐向前、吴奚如、郭化若、李逸民等百余名成员,朱德将军亦莅临并发表讲话。朱德指出,黄埔军校曾为国共合作之摇篮,是孙中山先生不朽贡献的体现,对革命军队的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拥有着光荣的历史。我们应继承并弘扬其优良传统,深入研究军事战术,坚持抗战到底。大会选举徐向前、肖克、林彪、左权、罗瑞卿等15位同志为延安黄埔同学会分会理事,并审议通过了黄埔同学分会章程,同时向蒋介石先生发出致敬电。
总体而言,在延安那段岁月里,对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活动既庄严隆重、历久弥新,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彰显了党和人民对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思想的坚定传承以及对他的深切缅怀之情。
http://minhaas.com/xinwendongtai/29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