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的民调结果,与我们的专家评论,为何差异巨大?

俄罗斯的民调数据跟咱们国内一些专家的评论,差距确实挺大的,尤其在聊俄乌战争的时候。俄罗斯那边独立机构出的调查显示,大部分老百姓其实挺想早点停战的,不太支持大规模征兵啥的,希望跟乌克兰和西方搞好关系,好把精力放回国内民生上。

但国内专家一开口,就说普京支持率高得很,俄罗斯军队越打越猛,经济底子厚实,制裁根本不疼不痒。这俩观点一对比,就让人纳闷,为什么差这么多?其实这事儿得从信息来源、视角差异和地缘政治因素说起,得一步步扒开看。

先说俄罗斯的民调吧。像列瓦达中心这样的独立机构,从2022年战争开始就定期搞调查。2022年2月战争刚打响时,他们的民调显示,支持军事行动的俄罗斯人占到68%左右,那时候大家情绪高涨,觉得是保卫国家。但随着时间推移,数据就变了。

到了2023年中期,支持率降到55%上下,很多受访者开始抱怨战争带来的经济压力,比如物价涨、失业增多。2024年,列瓦达的报告指出,约40%的民众希望尽快谈判停战,而不是继续打下去。进入2025年,情况更明显了。

2025年2月的调查显示,虽然表面上78%的人还说支持行动,但深入问下去,46%承认生活变难了,希望结束冲突。5月份的另一份民调,80%支持操作,可57%直接说想立即停火。6月份在乡村地区的走访,43%明确反对继续作战。这些数据不是凭空来的,列瓦达用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调查,样本覆盖城市和农村,力求代表性。

再看其他机构的民调,也差不多。俄罗斯公共意见基金会(FOM)是半官方的,他们的数据稍微高点,2025年上半年显示普京个人支持率在75%以上,但对战争的具体态度,民众的疲惫感明显。

举例说,2024年底的一项调查,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不希望扩大征兵,担心自家年轻人被拉上前线。国际上,皮尤研究中心2023年的跨国调查也涉及俄罗斯,显示俄罗斯人中只有少数觉得战争值得,多数更在意国内问题如养老金和医疗。

盖洛普的全球民调补充说,俄罗斯民众对西方的敌意在下降,2025年初的数据显示,30%的人希望改善与欧盟的关系,以解除制裁,好让经济喘口气。这些民调共同点是,俄罗斯老百姓越来越现实,不想无限期拖下去。

现在转到咱们国内专家的评论。国内军事专家和国际关系学者,在媒体和论坛上聊俄乌战争时,观点往往正面得多。

比如,王洪光这样的退役将领,多次在采访中说俄罗斯军队装备先进,战术灵活,越打越有经验。2024年他在央视节目上讲,俄罗斯的军工产能翻倍,坦克和导弹源源不断生产。

类似地,军事评论员张召忠,常用“俄罗斯底子厚”来形容,说石油和天然气出口让经济稳住,制裁反而刺激了本土产业。

2025年上半年,一些智库报告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分析,强调普京领导下俄罗斯民众高度团结,支持率稳定在80%以上。他们引用俄罗斯官方数据,说军队士气高,经济GDP虽有波动但整体韧性强。

其他专家也类似。金灿荣在讲座中提到,俄罗斯是战略伙伴,战争让它更独立,不依赖西方。2023年他的书里写,制裁对俄罗斯影响有限,因为转向东方市场,出口中国和印度增多。罗援等人在文章中指出,俄罗斯军事行动正当,民众拥护普京,因为他维护国家利益。

2025年北京的一些研讨会,专家们讨论时总说俄罗斯家底越厚实,军队越大越强。这些评论不是空谈,往往基于俄罗斯媒体如RT和斯普特尼克的报道,那些渠道强调胜利和韧性。

为什么差距这么大?这得分析原因。首先,信息来源不一样。俄罗斯民调机构像列瓦达,虽然独立,但也要在国内环境下运作,他们直接接触老百姓,捕捉到真实情绪,比如对征兵的恐惧和对和平的渴望。国内专家呢,多靠俄罗斯官方渠道和国际新闻获取信息。

俄罗斯国有媒体控制叙事,突出正面,淡化负面,比如不怎么报道前线损失或国内抗议。结果,专家看到的俄罗斯是强势的,民众支持的,但民调挖的是底层声音。

其次,视角差异大。俄罗斯民调针对本国民众,焦点在日常生活影响上。战争打了三年多,老百姓感受到的不是战略胜利,而是汽油涨价、超市货架空荡荡、亲人上前线。

2024年的一项民调显示,35%的俄罗斯人把经济问题列为首要担忧,高于地缘安全。国内专家的视角是全球战略,他们看俄罗斯作为伙伴,怎么对抗西方霸权。

评论时,自然强调积极面,像是给同盟鼓劲。地缘政治因素在这里起作用,中国跟俄罗斯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专家评论避免负面,以维护关系。想想看,如果公开说俄罗斯民众疲惫,可能影响双边合作。

另外,方法论上也有区别。民调用随机抽样,匿名回答,让人敢说真话。2025年列瓦达的报告就注明,受访者私下表达不满多于公开场合。专家评论则基于二手数据,分析宏观指标如军费支出和出口数据。俄罗斯2024年军费占GDP 6%以上,专家据此说军队强,但忽略民生挤压。

制裁方面,民调显示俄罗斯人感受到影响,2025年初调查,41%希望撤军以换取解除制裁。专家却说制裁无效,因为俄罗斯转向亚洲市场,2024年对华贸易额超2000亿美元。

文化和宣传影响也不能忽略。俄罗斯国内,媒体审查严,批评战争可能被罚,但民调还是能捕捉隐性不满。国内专家在公开场合,倾向于正面解读,以符合主流叙事。

俄罗斯民众经历过苏联解体,经济崩溃,对稳定敏感。普京上台后,靠能源经济拉高生活水平,但战争颠覆了。民调显示,2022到2025,支持率从80%降到60%多,不是因为讨厌普京,而是战争成本高。专家评论忽略这点,因为他们聚焦普京的领导力,2024年选举他拿87%票,但民调指出选举环境受控,反对声音少。

经济数据也能解释差距。俄罗斯央行报告,2024年通胀率8%,高于目标,民调民众抱怨生活成本。专家却看正面,俄罗斯2025年上半年GDP增长2.5%,说经济适应了。

最后,这差距反映信息不对称。在全球化时代,观点受来源塑造。俄罗斯民调给内部镜像,专家评论是外部投影。要桥接,得多看多元来源。话说回来,这事儿提醒我们,看问题不能只一面,得综合判断。

总的来说,俄罗斯民调显示民众求和平,专家评论强调强势,根源在信息、视角和政治因素。差距大,但理解了,就知道不是谁错谁对,而是角度不同。未来,如果谈判进展,差距可能缩小。现在,战争还在拖,民调和评论还会继续拉锯。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http://minhaas.com/xinwendongtai/277118.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