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乡村数智生活服务最后一米
数智化技术的深层次运用为乡村便民服务、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带来巨大变化。乡村的面貌正在悄然重塑,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但我们也要看到,农村老年群体对智能设备不熟悉,导致无法享受新时代“数智红利”的现象依然存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而在农村地区,老年人口占比更高。由于农村中老年群体的比例较高,一些智能设备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老龄化浪潮”与“数字化浪潮”的历史性交汇,催生出“数字鸿沟”这一时代命题。
破解这一难题,子女首先应肩负起第一责任人义务。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子女应更加重视父母在精神生活上的追求。我们看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老年人使用抖音等社交媒体的频率有所提升,但对于电子支付、网上购物等其他功能的使用仍不熟练。子女应给予父母在智能设备上的应用指导,耐心示范解释,时常关心关怀,做好老年人的数字导师。
其次,村组干部应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力量。对于孤寡老人,或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老人。村组干部应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阵地,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指导老年群体使用上级配发的智能设备。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智能设备使用培训,聚焦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退休金领取、医保报销等功能开展专项培训。同时要加大电信诈骗、文明上网等内容的宣传,守护老年群体的数智空间。志愿者多动嘴和手,就能让群众少跑腿得实惠。
最后,要营造适老化的数智氛围。充分考虑老年群体视力下降、对英语掌握不多等实际情况,采取配备老花镜、放大字体的智能设备等措施保障方便老年人使用。要充分听取老年群体的意见建议,及时动态调整页面设计、功能按钮布局等,让智能设备使用更加便捷。鼓励支持老年群体大胆尝试使用智能设备,真正打通乡村数智生活服务最后一米。
http://minhaas.com/chanpinzhanshi/99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