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券商火了!两大顶级机构一天抢筹,双双触及举牌线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一家河南券商的H股在港股市场疯狂拉升75%,成交额激增5倍。
背后买家竟然是全球顶级机构——公募巨头易方达和英国巴克莱银行,两者同步买入并同时触及举牌红线。
巴克莱银行的操作堪称“重拳出击”。
7月11日当天,它以每股2.95港元的价格,一口气买入中州证券1.25亿股。
尽管同时持有294.5万股的看空仓位,但净买入量仍高达1.22亿股,最终持股比例飙升至12.46%,直接跃升为第二大股东。
这种“净好仓”的操作,意味着巴克莱实质上强烈看好这家河南券商。
易方达基金同样没手软。
同一天,它增持中州证券576.2万股,总持股量达到6296.2万股,持股比例从4.79%跳涨到5.27%,成为第三大股东。
两家机构同步举牌的动作,直接将中州证券推上当日港股涨幅榜首。
市场普遍认为,这次抢筹与香港新规密切相关。
8月1日,《稳定币条例》即将实施,允许合规机构申请虚拟资产交易牌照。
中州证券的香港子公司中州国际,手握1号、4号、6号三张金融牌照,被视作潜在牌照红利受益者。
尽管中原证券很快澄清“暂未开展稳定币业务”,但市场热情丝毫未减。
中原证券的业绩其实并不亮眼。
2024年全年营收16.9亿元,同比下滑14.13%;2025年一季度营收仅4.01亿元,同比暴跌37.7%。
净利润同样疲软——2024年归母净利润2.46亿元,看似增长16.18%,但到2025年一季度又跌回1.03亿元,同比下滑21.3%。
在券商行业整体回暖的背景下,这样的成绩单显得格外扎眼。
2024年,因债券承销违规,中原证券被暂停相关业务资格6个月,投行收入骤降。
自营业务同样拖后腿,一季度亏损扩大,进一步拉低了整体业绩。
不过这家公司有个关键筹码:它是河南省唯一本土券商,省内网点覆盖率第一,政府资源深厚。
2025年4月刚上任的董事长张秋云,原是控股股东河南投资集团的副总经理,她一上任就提出“二次创业”战略,目标直指“河南资本市场核心载体”。
新管理层试图从内部“动手术”。
张秋云在6月股东大会上披露了改革框架:推动财富管理与投行业务一体化,把分散的营销、客户、产品端整合成统一体系,目标是解决“各业务小而全、成本高”的老问题。
中原证券还在悄悄布局“全牌照”野心。
2023年10月,它以2.26亿元收购中原期货40.935%股权,持股比例升至92.29%,强化期货业务协同。
更早前还计划出资1.6亿元设立公募基金公司,试图打通资管链条。
机构抢筹的另一重逻辑是估值修复。
举牌发生时,中州证券的市净率仅0.45倍,远低于行业平均的1倍水平。
其H股股价长期低于净资产,总市值130亿港元,而A股总市值为203.8亿元,存在明显价差。
截至2025年4月18日,中原证券A股融资余额达10.66亿元,占流通市值7.97%,处于近一年高位,说明杠杆资金持续看好。
但监管风险如影随形。
港交所要求金融机构披露“穿透式仓位”,即合并计算自有资金和客户持仓。
巴克莱的举牌数据就包含多类账户汇总,其中淡仓占比2.42%,虽不影响整体看多立场,但提示了潜在波动风险。
http://minhaas.com/chanpinzhanshi/157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