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洗盘和出货时的成交量有什么不同
主力洗盘和出货时的成交量表现,核心差异源于两者的本质目的:洗盘是为了清理浮筹(让散户卖出),主力并不想真正减持筹码;出货是为了兑现利润(让散户买入),主力要大量抛售筹码。这种目的差异直接导致了成交量的不同特征,具体可从以下几个维度对比:
一、整体成交量规模:洗盘“量能可控”,出货“量能放大”
- 洗盘时:主力核心目的是“震仓”而非“减仓”,因此整体成交量不会出现持续性放大。
洗盘初期可能因主力主动砸盘(制造恐慌)出现短期放量,但这种放量持续时间短(通常1-3天),且后续会快速萎缩(因为主力不会真的大量抛售,散户恐慌性卖出后抛压会迅速减少)。整个洗盘过程中,成交量大多低于前期拉升时的平均水平,甚至呈现“缩量震荡”的特征。
- 出货时:主力需要将大量筹码卖给散户,必须通过“放量”完成交易(没有足够成交量支撑,筹码无法顺利派发)。
出货过程中,成交量会呈现持续性放大(可能维持数周甚至数月),且往往会超过前期拉升时的平均成交量(因为主力抛售+散户接盘的总交易量更大)。尤其是在股价高位滞涨时,若出现“天量”(历史罕见的巨量),大概率是出货信号。
二、量价配合关系:洗盘“缩量抗跌”,出货“放量滞涨/跌”
- 洗盘时:量价关系多呈现“缩量抗跌”或“缩量震荡”。
洗盘阶段,股价可能下跌(或横盘震荡),但下跌过程中成交量会明显萎缩(说明抛压小,主力没出货);若股价回调到关键支撑位(如均线、前期平台),往往会出现“缩量企稳”(散户不敢买,主力也不砸盘,成交量低迷)。
例如:股价从10元拉升到15元后开始洗盘,回调到13元附近时,成交量从拉升期的日均1亿股降到日均3000万股,且越跌量越小——这说明抛压枯竭,主力没出货。
- 出货时:量价关系多呈现“放量滞涨”或“放量下跌”。
出货阶段,主力需要吸引散户接盘,因此会在高位通过“拉抬股价”诱多,但此时主力实际在暗中抛售,导致股价上涨时成交量异常放大(散户追涨接盘),但股价涨幅有限(“放量滞涨”);若股价开始下跌,主力为了尽快出清筹码,会继续抛售,导致下跌时成交量依然很大(“放量下跌”,散户抄底接盘)。
例如:股价在20元高位横盘,某天突然放量上涨2%(成交量是前期的3倍),但随后几天股价跌回19元,且下跌时成交量仍维持高位——这说明主力在高位通过“放量诱多”出货,散户接盘后股价失去支撑。
三、关键节点的成交量:洗盘“缩量守关键位”,出货“放量破关键位”
- 洗盘时:主力会刻意守住关键支撑位(如前期平台、重要均线、整数关口),此时成交量会显著萎缩。
关键支撑位是散户的“心理防线”,主力若想洗盘而非出货,会在这些位置停止砸盘(避免筹码被其他资金低价捡走),因此当股价接近关键位时,抛压会骤减,成交量快速萎缩(“缩量企稳”)。
例如:股价回调到10元(前期密集成交平台)时,成交量从日均5000万股降到1000万股,且股价不再下跌——说明主力在护盘,没有出货。
- 出货时:主力会主动打破关键支撑位,此时成交量会明显放大。
关键支撑位被破会引发散户恐慌性止损,主力可借此机会加速抛售筹码(散户止损单接盘),因此破位时成交量往往放大(“放量破位”)。
例如:股价跌破10元支撑位时,成交量从日均3000万股暴增至1亿股,且股价持续下跌——说明主力在借破位大量出货。
四、后续量能衔接:洗盘“缩量后快速放量拉升”,出货“放量后持续缩量下跌”
- 洗盘结束后:主力完成震仓后会迅速拉升股价(避免散户低价回补),此时成交量会快速放大(主力主动买入,同时散户跟风),形成“缩量洗盘放量拉升”的衔接。
例如:洗盘时成交量缩至日均2000万股,拉升时1-2天内就放量至日均8000万股,且股价连续上涨——说明主力洗完盘后开始主动控盘。
- 出货结束后:主力筹码派发完毕后,不再维护股价,后续缺乏资金支撑,成交量会持续萎缩,股价进入“无量阴跌”。
例如:出货时放量至日均1亿股,出货完成后成交量降至日均1000万股以下,股价每天跌1-2%且无人护盘——说明主力已离场,散户被套在高位。
总结:核心区别一句话
洗盘的成交量是“短期放量吓散户,长期缩量保筹码”;出货的成交量是“持续放量卖筹码,破位放量套散户”。
实际分析中,需结合股价位置(高位/低位)、K线形态、主力成本等综合判断,避免单一依赖成交量下结论。
http://minhaas.com/yaoshiyulejieshao/157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