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冷增持:1亿美元背后的刀光剑影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8月15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增持美债1亿美元。这微不足道的1亿,却是中国连续三个月减持后的首次“转正”。
相较之下,在当月,日本增持126亿美元,英国更是大手笔增持487亿美元。中国这1亿美元,在千亿级的美债牌桌上,微小得如同牌手随手丢出的一个筹码。
但数字的微小却掩盖不住其象征意义。自2022年4月中国美债持仓跌破万亿美元大关后,减持便成为主旋律。2022年至2024年,三年累计减持高达2800多亿美元。2025年前5个月,中国又减持了300多亿。在如此坚定的减持趋势下,这1亿美元的小幅增持,仿佛湍急河流中突然出现的一个微小回旋。
这1亿美元,不是中国对美债的重新拥抱,更像是一种技术性操作。如同主妇在调整菜篮子,为后续可能的减持留出空间。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庞大,资产组合的再平衡是常规操作,1亿美元微调如同棋局中的一步闲棋,无关全局却自有章法。
但真正引人深思的是:既然中国对美元资产充满警惕,为何不大举清仓?
答案就在美元本身的力量中。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其地位虽受挑战但根基仍在。美债市场深度与流动性无可替代,仍是全球资本的重要避风港。中国若一次性抛售大量美债,不仅将重创自身外储价值,更可能引发全球金融海啸。
2022年俄乌冲突后,美国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的场景仍历历在目——美元武器化已从理论变为现实。中国持续减持美债,正是为减少金融“软肋”的战略选择。但清仓意味着彻底摊牌,在人民币国际化尚未完全成熟前,贸然“掀桌子”无异于自伤。
在6月778亿美元的海外净流入中,官方资金占比竟高达90%。各国央行在增持美债的同时,又在悄然布局“去美元化”。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恰是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困境的写照:美元体系如同一个巨大漩涡,各国既想逃离它的引力,又不得不依赖它的庇护。
若所有国家同时大规模抛售美债,结果将是一场没有赢家的金融核爆。美元崩盘,美债变废纸,全球贸易结算体系崩溃,世界经济将陷入混乱深渊。正是这种“集体行动困境”,让各国在减持美债时保持默契,如同在钢丝上谨慎前行。
中国6月这1亿美元的增持,看似微小却暗含深意。它既非转向,也非示弱,而是大国金融博弈中的一步精密计算。在美元霸权尚未终结的时代,持有美债的多寡已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成为国际政治较量的隐形战场。
美债持有量变化,如同一面映照国际格局的镜子。当日本、英国大举增持时,中国却以1亿美元释放微妙信号。这微小的数字背后,是各国在美元体系困境中的艰难抉择——既不能坐视美元武器化威胁国家安全,又无法承受美元体系崩塌带来的全球灾难。
这种困境如同一个现代金融版的囚徒困境:各国都知道合作减持对大家更有利,却因缺乏互信而难以协调。当美元霸权阴影下的全球金融体系已成一种“人质困境”,每一个持有美债的国家,都在这盘无解棋局中寻找自己的最优解。
http://minhaas.com/xinwendongtai/352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