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倒台20年后,科威特零碳转型,伊拉克青年为何还在失业?

前言

科威特的年轻人拿着12万美元年薪在全球最先进的零碳园区工作,伊拉克的年轻人拿着手机刷视频却投出无数份石沉大海的简历。

同样告别了萨达姆时代,一个在享受现代化成果,一个在为生计发愁,这样的反差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个问题:治理模式的差异究竟有多重要?

摆脱专制统治就能过上好日子吗?拥有民主制度就一定比君主制更幸福吗?

同一口油井,两种人生

说实话,20年前萨达姆倒台那会儿,谁都觉得好日子要来了。科威特人松了一口气,那个威胁了他们20年的邻居终于完蛋了。

伊拉克人也挺高兴,这下子终于能说话了,不用整天提心吊胆。可是20年过去了,同样坐在石油上的两个国家,过得却是天壤之别的日子。

你知道吗,伊拉克这些年卖石油赚了多少钱?超过1万亿美元!听起来挺吓人的,可老百姓的日子呢?巴格达街头的年轻人还在为找工作发愁。

基尔库克那边青年失业率高达33%,有钱但花不到点上。石油收入占财政的96%,这个数字听起来就让人头皮发麻。

反过来看科威特,人均收入3.4万美元,是伊拉克的6倍!更要命的是,人家还建了全球第一个零碳工业园区,这是在给后石油时代做准备。

教育上更是下血本,每年GDP的7.5%砸进去,公立学校老师年薪12万美元。这个数字比很多发达国家都高。

这就奇怪了,同样的石油资源,同样摆脱了萨达姆,怎么过出了两种人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1万亿美元烧出来的教训

有一说一,伊拉克的问题不是没钱,而是不会花钱。先说说这96%的石油依赖,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大得要命。

钱是有了,可是腐败问题比萨达姆时代还严重。联合国那边有个腐败感知指数,伊拉克的排名让人看了直摇头。钱进了国库,然后就不知道飞哪儿去了。

更要命的是民主选举变成了教派分赃。什叶派上台后,40万复兴党成员一夜之间丢了饭碗。这帮人有枪有技术,失业了能干嘛?

要么投靠反政府武装,要么跑路出国。好端端的人才库就这么散了,社会撕裂比萨达姆时代更严重。

话说回来,科威特为啥就能把石油钱花明白?君主立宪制虽然听起来老套,但人家政局稳定啊。没有什么教派斗争,没有政治清洗。

行政效率高得惊人。石油收入90%进财政,但人家有个完整的分配体系:教育、医疗、住房,样样不落。

更进一步说,科威特还有战略眼光。跟沙特修海湾铁路,跟中国合作高铁技术,用石油换技术,用资源换未来。

这就是有钱还会花钱的差别。制度设计决定了资源分配效率,而效率决定了民众的获得感。

石油是蜜糖还是砒霜?

说到底,石油这东西就像一把双刃剑。你看挪威,把石油收入存进主权基金,现在价值1.4万亿美元,每个挪威人理论上都是百万富翁。

人家早就想明白了:石油有用完的一天,但教育和科技可以传承千年。这就是前瞻性思维的力量。

反过来看委内瑞拉,石油储量世界第一,结果把国家搞成了这样。通胀率飙到百万级别,老百姓拿着一麻袋钱买不到一个面包。

这就是有资源没治理的下场。阿联酋倒是个正面教材,迪拜现在金融、旅游、贸易样样都有,石油收入只占GDP的1%。

人家早就明白: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自己最可靠。经济多元化不是口号,而是生存之道。

不止如此,这两个国家的经验还影响了整个中东。其他海湾国家都在看:到底是伊拉克的民主路线对,还是科威特的传统治理强?

连沙特都开始琢磨改革了,2030愿景计划就是想学科威特那一套。这说明成功的治理模式具有示范效应。

更有甚者,这个故事还给全世界的资源型国家提了个醒:有资源不等于有未来,会治理才能有出路。

石油枯竭那天,谁还能笑到最后?

归根结底,石油这口饭总有吃完的一天。联合国那边说了,2050年要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石油这门生意的黄金时代可能要结束了。

到那时候,伊拉克和科威特谁还能笑到最后?伊拉克倒是有个优势:40%的人口在15岁以下,人口红利明摆着。

问题是这些年轻人能找到工作吗?现在连大学毕业生都在街头卖茶,人口红利很可能变成人口负担。

除非政府能解决腐败问题,提高治理水平,否则这些年轻人迟早要造反。青年失业率33%不是开玩笑的数字。

科威特的挑战也不小。全民高福利听起来很美好,但钱从哪儿来?石油没了,国家还养得起这么多人吗?

好在人家早就在布局,零碳园区、教育投资、国际合作,这些都是在为后石油时代做准备。有备无患的道理谁都懂,关键是能不能做到。

一句话,未来拼的不是石油储量,而是制度适应性。谁能在变化中保持稳定,谁能在稳定中推动变革,谁就能在后石油时代继续繁荣。

现在看来,科威特的胜算更大一些。但历史总是充满意外,伊拉克如果能学会治理,说不定还有翻盘的机会。制度竞争永远在路上。

结语

20年的历史证明,资源优势并不能自动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智慧才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密码。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两国都将面临新的发展考验,谁能在后石油时代保持优势,考验的不再是资源储量,而是制度适应性。

面对发展道路的选择,你认为稳定的传统治理和充满变数的民主制度,哪一种更适合资源型国家?

http://minhaas.com/xinwendongtai/114736.html

QQ咨询

QQ: